【新书推荐】《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在关系中受的伤,回到关系中去疗愈

    

      开头我想问你一句,今天你emo了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郁闷、丧、没意思、焦虑等成了我们的口头禅。你说过类似的话,或者有类似的情绪吗?

       在当下疫情、内卷的情况下,有抑郁情绪、抑郁状态甚至是抑郁症的人并不少见。《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中披露,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为3.4%。目前我国有9500万抑郁症患者,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的人患有抑郁症。

       今天我们分享一本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的主角蛤蟆先生是个富二代,一向爱笑爱闹爱冒险,住豪宅,开跑车,当校董,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有很多的好朋友。有人把他跟好朋友的故事写成了一本书《柳林风声》,蛤蟆先生名声大噪的同时也引来了一些批评的声音。最近蛤蟆先生完全变了样,变得越来越抑郁。他开始失眠,酗酒,不打扮,不出门,整天窝在沙发里,把自己搞的邋里邋遢的,他引以为傲的蛤蟆庄园也变得破败不堪。

       朋友们非常担心蛤蟆先生,建议蛤蟆先生去做心理咨询。在咨询师苍鹭医生的带领下,经过10次心理咨询,蛤蟆先生勇敢的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断认知自己,接纳自己,改变自己,找回了信心和希望,曾经那个充满活力的蛤蟆先生又回来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的罗伯特·戴博德,他是一位经验非常丰富的心理学研究者和临床实践者。这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罗伯特最著名,最畅销的一本大众心理学著作。这本书中的童话故事和小动物取材于英国十分著名的一个童话故事《柳林风声》。《柳林风声》对于英国的孩子来说,就跟《西游记》对于中国孩子一样的家喻户晓。作者正是借用了柳林风声中著名的角色,借助童话的形式,探索了蛤蟆先生自卑、软弱、爱炫耀的个性和它抑郁的情绪都跟它的童年经历有关,并且在咨询关系中使用倾听、共情、沟通等技巧,带领蛤蟆先生实现心理上真正的成长。

       这本书英文版首次出版是在1997年,是英国国民级的心理自助类书籍,畅销20多年。在国内有不同的版本,也有不同的名称,之前的版本都没啥水花,最新的一版是2020年由果麦文化翻译出版的,销量超过300万册,被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读书》栏目推荐。这本书之所以能在这两年爆火,跟我们社会大环境有关,也跟我们对心理健康有了更多的关注有关,可以说是生逢其时。

       第一,在所有能够疗愈负面情绪的方法中,最强有力的支援是亲友的理解支持和陪伴。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我们所有人渴望被自己亲近的人看见和理解。我们最常接触的也是亲朋好友,比如我们的父母,我们的伴侣,我们的朋友,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能够给我们营造轻松温暖的生活环境,也能够给我们走出困境的力量。

       在本书中,蛤蟆先生虽然不幸遭遇了抑郁,但幸运的是,他有一群关心他,主动给他支持的亲密朋友。为了蛤蟆先生,朋友们也是各出奇招。

       鼹鼠比较敏感,从蛤蟆先生脏兮兮的外表,他确定蛤蟆先生的精神和内心一定经历了重大的变化,他觉得这不是他熟悉的蛤蟆先生,蛤蟆先生一定遇到了困难。

      就像我们常说的,事出反常必有妖,一个人的衣着、打扮、习惯跟过去有了很大的反差,而且当下的状态不太好时,我们可以做的是去问一问他是否遇上了麻烦,是否需要帮助,而不是指责批评他。

       河鼠是一个很会找资源的朋友,他首先考虑到蛤蟆先生可能抑郁了,在报纸上为蛤蟆先生找到了心理咨询师苍鹭。

       獾则比较特殊,对蛤蟆先生来说,獾是一个亦师亦友像个老父亲的存在,对蛤蟆的影响也最大。他强势的安排蛤蟆先生的生活,但也正是他的强势,最终蛤蟆先生决定去看心理医生。

       在书中,是朋友们的关心,促使蛤蟆先生走进了心理咨询室。就是这个动作,带给了蛤蟆先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你身边也有类似抑郁状态的人,如果你只是鼓励他们振作起来,或者说他们就是想的太多了,少想一点就没事了,或者提醒他们控制好情绪,这些都是无聊的安慰方式,因为他们已经听了太多类似的话,甚至已经尝试过这些方式。但不幸的是,这些方法都没用。

       那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1.如果你的亲友抑郁了,请你先找照顾好自己,不要因为焦虑改变自己的状态。让亲友抑郁的时候,你的焦虑只会火上浇油。如果你情绪稳定了,生活正常,你就能成为他们身边的稳定存在。

2.给他们耐心的陪伴,不要唠叨,不要一直说一些无用的安慰的话,最好能随叫随到。

3.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不要以开心为目标。陪伴以倾听为主,如果你不知道说什么,那就不说,有时一双好耳朵就是最好的陪伴。要知道,正常和开心之间是有距离的。一个人可能能按部就班的上班,但如果你让她开心的去上班,就有些强人所难的。对于抑郁的人来说,能够正常的生活就已经很好的,开心的目标还是得往后放一放。

4.如果你有压力或者缺少助人的能力,建议他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不要把亲友的责任都抗在自己的肩上,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如果你自己有类似的情绪,这本书会是你觉察情绪的开始。觉察是疗愈的开始,你可以去找身边的亲朋好友聊一聊来舒缓情绪,但就像前面说的,朋友没有助人的责任,可能可能没有助人的能力,这个时候,你也可以主动寻找专业人士的帮助。

第二,改变发生的基础,是我们的自主性,我们需要为自己的改变和成长负责。

       前面我们说了,蛤蟆先生是被他的朋友带到咨询室的。第一次咨询,苍鹭医生就问蛤蟆先生,你为什么要来做心理咨询,咨询费谁来付?

      蛤蟆先生如实回答,是朋友们让他来的,咨询费也是朋友替他付的。结果苍鹭医生直接说,你不要再来做咨询了。

      这让蛤蟆先生非常愤怒和不解,我来做咨询,我也不欠你的咨询费,你凭啥不让我来呢。

      苍鹭医生告诉蛤蟆先生,心理咨询的目标是让人发生改变。而改变的基础是来访者的自主性,也就是说,来访者必须是自愿自发的来咨询,同时愿意承担改变的责任。

      心理咨询是来访者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度过一段艰难的、甚至是痛苦的自我觉察之旅,这就需要改变的动力来自来访者的内心,而不是他人的要求。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刚开始苍鹭就抛出了三个问题,让蛤蟆先生自己分析。这三个问题是,你的感觉是什么,这件事你怎么看,你打算怎么做?

      在苍鹭医生的引导下,蛤蟆先生开始慢慢了解自己的感受,他感受到很多时候,他是处在一种儿童自我状态。

      苍鹭医生也不止一次地去谈蛤蟆先生的童年,这样的回忆勾起了蛤蟆先生的伤心事,那些难捱的往事,严厉的父亲,爱他但不敢违抗丈夫的母亲,说着说着蛤蟆先生就哭起来了。

      心理医生之所以要提到童年,是因为幼年时,我们本身不同的个性特质、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其他的随机事件等,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我们的心理和行为模式,成为了自我的核心,也定义了我们一生的行为。

      但谈论童年往往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我们可能很难接受自己的父母可能并不是合格的父母,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伤害,而且否定了父母也等于否定了自己,这让很多人,特别是以孝为道德准则的中国人很难接受。很多人可能即便是知道父母伤害了自己,也很难去承认自己的父母并不是合格的父母,自己要是改变了,不听父母的话了,他们自己先过不了内心的孝道准则,所以他们宁愿不改变去迎合父母。

      在苍鹭医生的鼓励下,蛤蟆先生最终理解他们家的养育模式,爷爷对爸爸很严厉,而爸爸则沿用了爷爷教育孩子的模式来教育蛤蟆先生,蛤蟆先生意识到,虽然严厉是家族的传统,但他已经成年了,他有选择过什么样生活的权利,他必须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能指望别人来拯救自己。

      于是,蛤蟆先生开始了自己救赎之旅。

      他强迫自己早起,走向好久没有光顾的船坞,并把废弃已久的赛艇修好,痛快划了一次船。

      他接受了朋友的午餐邀请,沿着河岸走向鼹鼠的家。一路上他感受到外界万物的存在,连他的视觉和听觉似乎都敏感了一些。

      慢慢的,蛤蟆先生能够接纳痛苦的过去,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能够耐心的倾听朋友的谈话,而不是着急的打算。总之,他看上去更友善,更平和了。

      在苍鹭医生的陪伴下,在蛤蟆先生自主的努力下,终于那个充满活力的蛤蟆先生又回来了。那些咨询中的煎熬和努力都是他为改变付出的努力,他也收获了更好的自己。

     不管是做心理咨询,还是改变自己,前提都是你想要改变你的生活,这是你主动的选择,并且你已经做好了心理和行为上付出努力,甚至是吃苦的准备。

第三,也许我们有一个糟糕的童年,但我们依然可以成为更好的成为自己。

       蛤蟆先生开始跟随苍鹭医生进行心理疗愈,但让蛤蟆先生不理解的是,苍鹭医生一直问他的童年。

       这是因为我们的童年经验,塑造了我们认知、情感和行为模式,这让我们在面对特定的情境时,会把童年应对类似情况的模式拿出来直接用。因为这个模式已经用习惯了,就像你早上起来上洗手间,闭着眼睛就去了,根本不用思考,也不会走错。

       就像蛤蟆先生,总觉得严厉的獾像是他的父亲,特别是獾对蛤蟆先生表达不满的时候,蛤蟆先生一下子就想到了父亲也这样指责过自己,当时幼小的他感觉恐惧不安,最终听了父亲的话。所以面对獾,已经成年的蛤蟆先生虽有不满,还是选择听獾的话。

       这就是童年经历对我们的塑造。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如果有个糟糕的童年,我们的未来就一定是糟糕的呢?

      在这里我要斩钉截铁的告诉你,不是的,糟糕的童年并不能决定我们的未来,即便是遍体鳞伤长大的孩子,依然可以有幸福的未来。

      这就需要我们到关系中去疗愈。我们是在关系中受伤的,就要回到关系中疗愈。前面我们说了,当我们有抑郁情绪的时候,最强有力的支援是亲友的理解和陪伴。但亲友往往不具备助人的能力,他们可能会让你想开点,不要为了点小事就不开心,但这样的安慰并不能让我们好受。

       这个时候,我们最好寻求专业帮助,也就是去找心理咨询师,在跟咨询师足够安全的真实关系中,学习到新的体验,用新体验代替旧经验,最终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实现自我的疗愈。

       在本书中,蛤蟆先生正是在这种安全真实的咨询关系中,逐渐不再感到内疚,也不再谴责自己,可以勇敢的拒绝他人,最终改写了自己的人生剧本。

       写在最后

       好啦,到这里蛤蟆先生的故事就讲完了,经过10次心理咨询,蛤蟆先生最终变得生机勃勃。当然,《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内容不止我们领读的这些,还有很多精彩的、让人印象深刻的知识点,等着你去发现。

       最后我们来总结下今天的内容,今天我们一起聊了三个知识点。

       第一,在所有能够疗愈负面情绪的方法中,最有力的支援是亲友的理解和陪伴。

       第二,想让疗愈改变最终发生,需要我们的自主性,就是我们要主动去改变。

       第三,只要你愿意主动改变,哪怕你有一个糟糕的童年,你也可以疗愈自己,促进个人成长,更好的成为自己。

       当然了,当你搞不定的时候,记得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但归根到底,一切取决于你自己。

       让我们一起努力,预见积极的结果。

版权所有: 山东现代学院-学生工作网
Copyright 2018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3013327号-2 技术支持:山东大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531-89701550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东路20288号 邮编:25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