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求,大力推进发展型资助,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生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开展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等主题资助育人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做先锋、当闯将,成长为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的“强国青年”,着力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和国家资助助力成长成才为主题,我校受资助学生撰写自己在学生资助政策帮助下的青春奋斗故事和耳闻目睹的感人助学故事,以下为优秀征文作品展示:
助学成就鸿儒
周佳慧 护理学院
爱心助学,学子圆梦。陈延年先生说过:“少年的肩上有清风明月和国家担当,挑起时代的脊梁”。国家的伟大复兴离不开青年,青年的励志求学离不开国家。希望在青年,生在华夏,资助政策圆了无数孩子的大学梦,是可贵的,可感的,更是可暖的。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给予的关爱,打好基础,筑梦未来。
少年不惧岁月长,彼方尚有荣光在。在《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韩愈的求学历程是艰难的,是“足肤皲裂而不知,四肢僵劲不能动”的。但是时代的发展让学子们有了更好的选择。即便家庭贫困,也能上得起学,上的好学。人潮汹涌中总会有一些,他们不是丢人的,是在长风破浪时扬起属于自己的风景。黄文秀,她出生在广西一个普通农村的家庭,家境贫穷,父亲年迈,母亲患有心脏病且双腿残疾,她深知读书的机会是奢侈的,便更加珍惜。亦是靠着助学贷款才得以圆梦。兼顾学业的同时还要帮着家里人忙事务,尽管如此,她也从来没放弃。2013年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选择重返家乡当了第一驻村书记。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她那时的宏愿,正因为国家和党的资助点燃了人生的起点,回报社会就在当下,让她对人生有了重新定义。虽然她不幸牺牲,但黄文秀的贡献不可磨灭,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贡献了力量。前有黄文秀后有孙自豪。孙自豪也是一样出身贫苦,父亲的积劳成疾,母亲因癌症去世,可是他并没有放弃,生活的坎坷反而激励了他,04年在国家资助下进入河南大学学习,投身于新闻事业,在工作中做出众多成就。他自强不息的事迹和不服输的精神值得赞扬。踏出了一条逆袭之路,这是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的成就。我想说;坦然面对贫穷,即使无法选择出身,但是可以选择其他的姿态让自己活得更优秀。助学不是浅显的,是丰富的,深层次的。育养了鸿儒,助推了发展。
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我也属于其中的一员。在面对家庭窘迫,父母外出打工,微薄的工资不足以我和姐姐的开销,于是在高二申请了助学资金,审批很快就完成了,我觉得我在学习路上有了坚实的保障。这个资金给了我物质上的帮助,更给了我心灵上的安慰。我将每一笔钱细分,减轻家庭负担,精打细算,完成了高中生涯的学习。因为助学金,我更加珍惜时间;因为助学金,我更加奋斗拼搏;因为助学金,我如愿的踏进大学的校门。此刻我是幸福的,是感动的。在学校有着热心的老师和同学,让我享受到家的温暖。千万人的汇集让同我一样的孩子插上了翅膀,激起了惊涛骇浪,让我懂得帮助别人的深刻意义。“吃水不忘挖井人”,在大学里,我一定会严于律己,提升自我的思想道德素质,锻炼自己,砥砺前行,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争取早日为国家尽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
今朝助学凌云木,重霄华厦有栋梁。国家政策让我明白,寒门一样出贵子,使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感恩新时代,让我的青春散发光芒。当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要让教育成果可以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从制度上保障每一位学生不因家庭困难失掉学习的机会。那么,我们青年人应当与时代同行,勇担时代责任,用顽强拼搏的精神不懈奋斗,不负韶华。
人生是不易的,而资助是有益的,资助育人温暖了孩子们的心灵,点亮了前行的道路。助学,筑梦,铸人,让梦想铸就芳华;励志,明德,立身,让生命焕发光彩。感恩资助,感恩强国,有党的支持,前途是光明的,是充满希望的。未来,受资助的青年栋梁定会纷纷崛起,为了实现中化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每一份力量。
版权所有: 山东现代学院-学生工作网
Copyright 2018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3013327号-2
技术支持:山东大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